“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级教育部门都非常重视该课程的教学工作。10月29日下午,我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专题会议在我校定淮门校区16楼会议室召开。校长崔新有主持并发表讲话,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金丽霞出席会议。宣传部、教务处、学科建设处和各学院党总支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和全体辅导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校长崔新有从“形势与政策”课的时代背景角度,为参会人员理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求大家牢记信仰初心和育人使命,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4个方面,即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世界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他就如何上好本课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教学运行与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要明确职责,协调配合,切实保障课程有序运行。二是要遵循“专业精神、法的精神和尚美精神”,做到理性培育与感性教育相结合,规矩意识与人文情怀相统一,增强思政课程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三是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形势与政策”课所具有的“视野宏阔、博大雄浑、范式多样”的特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集有效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季海菊与大家共同学习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19年下辑)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并就本学期该课程的教学组织等相关工作作了说明。她强调,全体授课教师应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价值引领作用。教务处处长钱琦从组织课程优秀团队、学习研讨、集体备课、教学管理及开展校内外交流等方面,对本学期该课程的运行提出了总体要求,并立足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就优化教学资源、开展示范课观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学科建设处处长唐荣主要从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提升等方面,强调了师资培训和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的工作。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负责人王继瑛老师向与会教师作了示范课教学。与会人员就如何讲好本课程展开热烈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