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如诗,做有情怀的思政人——我校举行思政课教师座谈会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9-10   浏览次数:1675

9月9日下午,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校以“立德树人,奋进担当,师者如诗,做有情怀的思政人”为主题,召开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校长崔新有出席座谈会并讲话,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成蕾、副院长张露、学院全体教师以及各二级学院学工办主任、辅导员代表、思政课外聘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校党委常委、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季海菊主持。

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讲话全文在《求是》杂志上发表后,我校教师再次掀起了学习的热潮。以此为契机,我校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召开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邀请校友们从学生的角度分享思政课及思政课教师对自己的影响,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思政课教学、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等进行了有益探索。

座谈会上,来自建筑工程学院2019届校友沈轩说,教诲如春风,刚入学时书记校长的“思政第一课”和“‘形势与政策’第一课”点亮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师恩深如海,他在思政课老师们的影响下迅速成长,毕业后因为对思政的热爱而改变了人生轨迹,专门从事“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项目研究与开发。来自信息工程学院2015届校友梁长雨,以大学期间所参加的思政课实践活动为例,演绎在思政课老师们言传身教下完成任务时的思想升华,理解并践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两位校友发言中频频致谢老师们,令在场所有人员为之动容。师者如诗,张玉兰、孙艳淮、崔璨、黄敏卫及林娟等老师与他们进行了互动。

听完校友和教师代表的发言,崔新有动情地说:“两位校友的阳光和乐观,深深地打动了我。人在一生的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思政课的影响至关重要。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特别强,需要多维度融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使思政课有意义更有意思,这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崔新有拿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全文,十多页的稿纸写满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注解。他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但有人情味、通俗易懂又接地气,更蕴含了教学方法论,值得每一位教师反复学习和研读。他分享了三点学习体会:一是关于“视野要广”。他从席卷全球的疫情说起,以“两个大局”为时代背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强调思政课教师应具有“复合型的知识视野、宽广的国际视野、纵向的历史视野”。二是关于“自律要严”。针对有的教师“绕开问题讲、避开难点讲”的现象,要求教师们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用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掰开了、揉碎了”的方法去讲问题。三是关于“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是思政课的任务,需要坚持建设性根本和马克思主义彻底的批判精神,他以深圳改革开放成效为切入点,用一个个刻在脑海里的精准数字,有力地剖析了深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六大原因(卓越的顶层设计、开放的基因、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高度市场化的运作、宜居宜商宜创业的环境、服务型政府),要求老师们从历史的维度,把事实和道理讲清楚,讲好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故事。

座谈会上,崔新有代表学校向全体思政课教师以及全校教职员工致以教师节的问候和祝贺,尤其感谢疫情防控期间大家在各自岗位的辛勤付出和坚守,这是学校构建“大思政”格局的一个现实的缩影。

座谈会现场

校长崔新有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建筑工程学院2019届校友沈轩作交流发言

信息工程学院2015届校友梁长雨作交流发言

校党委常委、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季海菊主持会议

张玉兰教授与校友互动交流

孙艳淮老师与校友互动交流

崔璨老师与校友互动交流

黄敏卫老师与校友互动交流

林娟老师发言

 外聘教师张娟交流互动

 (文:董迅石/图:刘祖宏)


 
 

地址:南京市江东北路399号 邮政编码:210036 TEL:025-86265300

版权所有©2013-2015 Jiangsu Open University 江苏开放大学 苏ICP备05004218号  公安备案号:3201060201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