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队伍建设:
1.加强编辑管理
努力创设条件和环境,保证编辑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学识和技能素质,以求充分焕发其胆、识、才、力;合理进行编辑分工,大致均衡,因人制宜,详尽具体;制定相应岗位职责和合理的考核方案,形成一定的制约和激励机制。
2.加强学生记者的培养使用,进行一系列培训
学生记者是校报重要的采编力量,大学生记者团作为一个富有活力的团队,始终活跃在校园舆论宣传的最前沿。加强大学生记者团队伍建设的原则是:开门发展,严格管理,全面培养,放手使用。
(1)采访培训
在工作中,编辑部主要依靠学生记者完成采访任务,每年从10月份左右开始都要对新招录的学生记者进行系列的采访培训并举行模拟采访活动和进行实践采访锻炼。集体培训内容包括: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采访的原则和方式、采访的方法和技巧、采访的注意事项等。
(2)稿件写作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校报消息写作、校报通讯写作、短评写作、编后和编者按写作、专栏写作、校园文学类作品创作等。
(3)编排工作培训
对采编人员随时、随机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主要内容:版面的一般知识(如版面空间、自然版序、幅面界定、报头、报眼、报眉等知识);美化版面的基本要素;版面的基本类型;标题的版式设计、特殊体裁稿件的版面设计、图片的版式设计等。
3.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
编辑部要在各学院、各部门以及73所市县开放大学确定通讯员和特约通讯员。通讯员队伍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发展可以帮助编辑部开辟稿源,引流活水,可以沟通上下,反馈信息,从而使校报更好地贴近读者,有的放矢。
4.加强编务、校对队伍建设
不断加强相关培训,主要从学生记者中培养熟悉排版、发行、校对业务的人员。
二、策划工作:
1.整体报道策划力求报道主题的鲜明性和计划性:选题上突出“细”;角度上强调“新”;手法上体现“巧”。
2.栏目策划上力求设置特色栏目。
3.内容策划上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师生员工关心的热点、焦点等。
4.新闻策划要求要与大政方针、学校工作、学生活动等相结合,体现系列化、理性化和外向化。
5.认真搞好专题策划,是增强校报可读性的有效途径。
三、质量管理工作
校报质量的管理主要是校报质量的监督。除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外,如选题论证制度、三审制度、用稿制度、编辑加工制度、校对制度等,还要特别注重编辑出版后的校报质量监督机制建设和激励机制建设。主要有以下途径:
1.检查制度:如领导审读制度、质量检测制度等。每年都要按期参加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处的年检。
2.评价反馈制度:设立校报质量读者问卷调查评价表,不定期召开校报质量研讨活动,收集和征询意见,通过校友、学生家长来信、来电搜集意见等,广泛听取读者意见,吸纳大家的合理化建议。
四、发行工作
校内发行:
1.全校教学区、办公区分发;
2.全校学生宿舍分发;
校外发行:
1.向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等上级部门邮发;
2.向73所市县开大以及全国多家兄弟院校宣传部门及知名校友邮发;
3.汇编合订本:每年年初都要合订全年报纸成册,送学校档案馆、图书馆存档;送相关领导及部门留作资料;给国家图书馆、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版本图书馆、校档案馆等邮发。
五、制度建设、资料管理和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工作
1.初步建立了校报编辑部的一整套工作和管理制度,如编辑、记者岗位职责,记者团工作职责,记者团管理制度等。
2.资料管理方面,要注重“进”、“用”、“存”、“交流”几个环节的管理。
3.校报网络化信息化工作
开辟官网校报专栏,在学校官网发布校报电子版,与校园新闻网协调发展;以江苏开放大学官网为依托,扩大校报的影响。
宣传部
202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