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党委常委会专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重要回信。按照学校党委部署, 6月25日上午,在定淮门校区十六楼会议室,校社科联、社科处、思政研究会联合组织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专题会议。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校社科联理事会副主席吴光林出席会议并讲话,相关专家学者、科研骨干等30多人参加学习研讨。会议由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校社科联秘书长季海菊主持。
吴光林强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意义重大,是当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题中之义,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结合工作实际学深、悟透、践行;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核心要义:“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前,深入学习贯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要做到学习与提升并行、理论与实践并行,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他指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要切实做好几件事:一要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骨干作用,建好研究平台;二要提升校刊、校报品质,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三要加强人文社科资料库建设,促进教学和科研;四要将江苏开大故事融入大思政课,讲好我们江苏开大人的故事;五要发挥办学系统哲学社会科学师资队伍作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六要进一步完善人文社科教材的选用,促进人文学科专业的发展。
季海菊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传达了《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思想深刻、情真意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将学习贯彻重要回信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践行使命担当,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出贡献。
社科处处长孙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强调了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理论研究中不仅要能说理还要能说透理,令人心悦诚服。他指出社科处、校社科联的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指导,加强人文社科类研究平台的建设,凝聚研究方向;做好校级科研规划课题的指南编制,做好“四个自信”的研究阐释;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人文社科学术交流活动,使校社科联的工作更有成效;加强科研工作指导,多出高水平、高质量人文社科研究成果。
宣传部副部长、思政研究会副秘书长刘慧英表示,要深刻领会回信精神,怀揣“真经”,设置好校报文化宣传选题,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发挥作用;开展调查研究,增强思政研究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重点”,围绕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中心工作,加强宣传报道工作;汇聚“合力”,融合办学系统力量,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不断推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研究成果。
《终身教育研究》杂志副主编虞晓骏认为,作为办刊人,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术期刊“坚守初心、引领创新、提高品质”的重要要求,做到:坚守编辑初心,担当学术期刊的使命,实现学术期刊的价值,发挥学术期刊的纽带作用;做好引领创新,洞察学术前沿,关注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加强对学术前沿的前瞻性和预判性研究,做好期刊重大选题指南;要持之以恒办出刊物的品牌和特色。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斌交流了三点学习体会,他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历史使命担当;要坚持同心聚力,坚定思想信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做研究,推进创新发展。
会上,图书馆馆长谢冬冰教授、社会教育处副处长吴杰博士、学科建设处许文静老师、公共管理学院朱文静博士等也分别围绕坚定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等方面交流了学习感悟。
图/文:科技处(社会科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