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我校在定淮门校区十六楼会议室召开2023年春学期“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备课会邀请了江苏省形势与政策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盛凌振和国防与形策教研部副主任徐广田进行专业指导和示范授课。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金丽霞出席并讲话,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院领导、教师以及各学院授课教师参会学习。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季海菊主持会议。
金丽霞介绍了我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团队探索的“五个一”教学工作法,对近年来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肯定。对于上好“形势与政策”课,她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强化理论武装,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把牢“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是创新教学设计,结合“万人看江浦 拥抱新校区”专题调研学习,用好调研成果,开展特色活动;三是丰富课程资源,注重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着力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本学期教育部下发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有什么变化?这对我们备课和授课有什么启示?”盛凌振以《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思考》为题作专题报告。他从顶层设计、环节细化、具体模式、结果导向四个层面分享了东南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经验,并就如何利用教学资料、把握课堂重点、做好学情分析、组织研学活动等提出切实建议,为老师们建好讲好“形势与政策”课开拓了思路,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他强调,“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及时性、具体性、政治性等特征,思政课教师既要始终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的底线原则,又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结合的创新路径。
“现代化是‘加速器’,是‘交响乐’,是‘马拉松’。”第二届江苏省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获得者徐广田以《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向着新征程勇毅前行》为题作示范授课。他以丰厚的理论底蕴、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渊源、鲜明特征、实践要求等。示范授课中,徐广田以“船”为喻,以“掌舵定向、行稳致远、众志成城、志存高远、航线明晰、动力永续、拥抱世界”七个关键词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阔步新征程的行动指南,为全体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政金课”。
在交流研讨环节,盛凌振、徐广田结合自己的经验,就老师们在教学科研中遇到的困惑进行指导,现场气氛热烈。学院副院长陆洋指出,今天的集体备课会是一场思想碰撞和学术盛宴,对如何上好“形势与政策”课有了很强的指导意义。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认真研读教学要点,结合专家经验和学生特点,进行二次备课,用“金标准”打造“金课堂”。形势与政策教研部副主任董迅石对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和考核要求进行具体安排。
学校2023年春学期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约14万学生将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开展集体备课是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季海菊在总结中指出,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当好理论学习的“排头兵”,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站稳站好思政课堂,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文:张丁月;图:刘祖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