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举办集体备课会

时间:2023-10-17浏览:124

为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10月1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于定淮门校区举办集体备课会,院长季海菊、副院长陆洋出席会议,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副主任高杨主持会议。学院部分教师代表参与会议。

在教学展示环节,学院本年度新入职教师以“说课+讲课”的形式,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不同章节,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以及课程设计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展示。邓鹏、宋点从绪论着手,以丰富鲜活的故事案例和富有感染力的授课方式分享了如何讲好“德法”“第一课”的实战经验;高子涵、彭冉在教学中深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感悟文化之美中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施琪、韦庆玲、李明慧重点阐述“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与意义,实现学术论理与课堂实践的良性互动。集体备课环节,与会教师立足教学实际,就授课内容、课程结构、语言表达、教姿教态、课件设计等方面开展热烈讨论,并对新教师一一提出改进意见建议。

陆洋对此次备课会进行小结,充分肯定了此次集体备课会的成果成效,并鼓励与会教师立足自身优势、发挥自身特长,进一步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打造特色理论“金课”;同时,积极“走出去”,参与到各层级思政课教学大赛,以赛促讲、以赛促练,进一步开阔教学眼界,提升教学水平。

季海菊对各位教师的精彩授课进行逐一点评。结合工作体会,季海菊提出了五点期望:一是要涵养状态,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志气、骨气、底气”,躬耕教坛;二是要恪守规范,坚守政治立场,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三是要夯实内容,在“讲准、讲深、讲透、讲活”上下功夫;四是要创新方法,活用理论、数据、故事、信息化手段等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五是要保证效果,更加强化教学考核评价,确保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实现闭环,凝练教学特色,提升教学质效,培育教学成果。

一直以来,学院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以思政课建设为关键抓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一步,学院将继续秉持“立德树人”的使命意识,深耕打造“德业双精”的师资队伍,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干劲推动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文:邓鹏/图:周升普、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