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实效,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部于11月分别在“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的课堂上开展了主题为“家国情·青年志”思政课实践教学暨公开课活动。课程主讲教师为形势与政策教研部负责人董迅石、青年教师韦庆玲。商学院、环境生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共6个班级近200名学生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季海菊、副院长陆洋、环境生态学院学工办主任陈涛涛、商学院辅导员杨旭东,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10多名教师进行现场观摩。
课前,教研部全体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对此次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多次集体备课,从教材及教学要点中选取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准备。
课中,教师借助学习通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各教学班级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弘扬中国精神”为主题通过“知识竞答”“小组展示”“你来比划我来猜”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形式新颖的实践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课后,师生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专题研讨,研讨会由陆洋主持。大家各抒己见,分享体会。商学院23电子商务1班武雪同学认为,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既能把理论付诸实践,又展示了团队的团结协作精神,还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非常喜欢。23电子商务2班王知涵说,这次实践课带给她的最大感受,是自己主动学习了有关内容,开始变得越来越期待上思政课。思政教研部负责人高杨认为,这是一堂“用心、用情、用力”的思政课,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保持这份热情,把课堂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苗静静博士表示,本次实践活动对于“如何把握好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关系”启发很大,为自己上好思政课提供了新思路。青年教师刘敬东用“活力”“魅力”“创造力”谈了自己的感受。
研讨会上,季海菊以“真”“正”“整”为关键词,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性点评。一是本次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展现了同学们真诚的态度,更感受到了同学们对思政课发自真心的喜爱。二是授课教师和全体学生身上散发出来的正能量,使得思政课堂充满了魅力。三是授课团队教师们从理论阐释、资源挖掘、方法变革等方面开展的整体性设计与创新,以及同学们完成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团队整体性与协同性,取得了让有意义的内容有意思的效果。
一门触碰心灵的好课程,会让人终身受益。此次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形势与政策教研部瞄准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又一次尝试。未来,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大思政”理念,进一步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推动思政课程高质量发展。



(文:韦庆玲/图:宋点 章文涛 陶婧怡)